联盟动态

碳中和行动联盟2022年11月内刊精彩内容抢先看

发布时间:2022-11-14

【政策要闻】

模块简介:此模块对近期与碳达峰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政策或文件做了整理与解读。

本期亮点:

1)应对气候变化方面,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积极减缓气候变化、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五个方面。《报告》总结了2021年以来我国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新的部署和政策行动,展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以及为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作出的贡献。《报告》还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2)双碳标准计量体系建设方面,10月3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草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作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保障方案之一,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工作总体部署,为相关行业、领域、地方和企业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到2060年,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支撑碳中和目标实现。

3)建筑节能降碳方面,9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安徽省建筑节能降碳行动计划》。为了做好建筑节能降碳工作,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行动计划》共提出16条内容,包含实施新建建筑能效提升、既有建筑运营降碳、建筑用能结构优化三大行动和保障措施四个部分,并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推动安徽省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升级,2025年全面执行75%建筑节能标准;二是进一步明确安徽省装配式建造的范围,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三是强化安徽省既有建筑用能运行管理,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4)能源绿色转型方面,10月11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湖南省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做好碳达峰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提出,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高比例、高质量、市场化发展,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农光互补、林光互补和渔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项目,推进“光伏+生态治理”模式,探索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实施方案》还提出要加快全省配电网智能化、数字化提档升级,加快推动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开展大容量长时储能器件与系统集成研究以及探索建立市场化的容量电价保障长效机制。

5)地方碳达峰方面,10月14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落实《国家达峰方案》“十大碳达峰行动”工作任务要求,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下一步,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北京市还将逐步研究制订30项专项政策,形成北京市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

6)科技支撑碳达峰方面,10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部门印发《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碳中和相关领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和应用示范,为碳中和战略推进提供技术储备和路径指引,高质量支撑上海市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上海市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引领国际先进水平,支撑上海市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实现。在各项具体行动中,还分别有多个专栏,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中,分为可再生能源、氢能利用,传统能源高效清洁低碳利用、新型电力系统四个专栏。

【成员风采】

模块简介:此模块由联盟成员分享碳中和探索案例与经验。

本期亮点:

1)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成功落地全国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离岸债券(“明珠债”),为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募集10亿人民币、5000万欧元自贸区离岸债券。本次债券是获得国际机构评估认定的首单绿色自贸区离岸债券,进一步丰富了交行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探索绿色金融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自贸区离岸债券实践走向成熟。

2)中林集团立足双碳,科技创新谋发展,抢抓机遇,踔厉奋发地拉开了发展竹缠绕产业的序幕。中林集团将竹资源做成竹缠绕复合材料,因其拥有质量轻、拉伸强度高、韧性好,资源可再生及综合利用等诸多优势,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每单位竹缠绕产品可减少4.8单位的碳排放,因此竹缠绕复核材料也被列入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的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中林集团表示,将继续发挥减碳降碳主力军作用,以2023年为产业元年,力争在未来5年里,建立标准化竹缠绕产能建设基地,完成产能300万吨、产值500亿元的竹缠绕制品产能建设。

3)中国东航集团接收一架全新飞机,其接收后的首次飞行将使用5%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从天津飞往西安。可持续航空燃料是以废弃的动植物油脂、油料、使用过的食用油、城市生活垃圾和农林废弃物为原料,以可持续方式生产的替代燃料。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SAF产生的碳排量最高可减少85%。这是中国东航深入研究行业可持续发展举措,携手产业链伙伴推进“节能减碳、绿色飞行”,让“绿色航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实践。

4)深石零碳科技与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就深石大梅沙碳中和社区改造项目完成绿色贷款签约,所获资金用于支持碳中和社区项目的绿色升级改造及绿色运营。这是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在碳中和社区改造领域的首笔绿色贷款,本次首笔绿色贷款的签约,也代表了深石资本在绿色投融资方面再次取得创新性突破。

【碳市简报】

模块简介:此模块回顾了上一个完整月度全国碳市场和地方试点碳市场的交易行情,并提供主要分析机构的观点供成员参考。

本期亮点

1)CEA本月成交量大幅上行,挂牌协议交易成交价格稳定在58元/吨附近;SHEA挂牌协议成交量环比上行741.3%,加权均价54.55元/吨;HBEA场内成交量环比上行34.8%,加权均价49.76元/吨,环比上行5%;GDEA挂牌协议成交量环比下跌74.5%,加权均价75.73元/吨;BEA临近履约交易量大增,成交均价期末突破120元/吨;SZEA挂牌协议成交量环比下跌91.4%,均价52.42元/吨,大宗协议成交均价49.89元/吨;FJEA成交量大增,挂牌协议成交均价29.43元/吨,大宗协议成交均价25.78元/吨。

2)10月26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印发《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碳中和相关领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突破100项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建成10个重大示范项目与工程,建设10个碳中和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5个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助力产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支撑主要耗能产品和主要行业能效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

3)10月11日,北京市政府印发《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4)10月9日,深圳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印发《创建粤港澳大湾区碳足迹标识认证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方案(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大湾区碳足迹公共服务平台,完成100类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配套技术文件、排放因子数据集及核算模型,600个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示范;10月25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和发改委印发《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整体能力和水平;10月28日,深圳市发改委公开发文征求《深圳市关于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意见,此次修改与碳或碳交易的条款有关的包括鼓励碳管理服务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优秀服务商提供资金奖励;支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交易,对符合条件的方法学、碳普惠应用程序运营机构、碳普惠场景运营主体进行资助;鼓励绿电绿证交易,将绿电交易对应的CO2减排量(与CCER不重复核证)纳入深圳市碳交易市场核证减排量,用于抵销纳管企业不足以履约部分的当年度碳排放量。

5)10月13日,重庆市经信委就《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十四五”末,累计建成绿色园区30个、绿色工厂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的目标;除此之外,还提出要鼓励园区内企业深度参与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及绿色电力直购等资源环境权益交易等。

【聚焦双碳】

模块简介:此模块整理双碳相关研究成果与专家观点。

本期亮点:

1)发展绿色金融已作为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近年来,金融科技迅速崛起并改变了中国金融业态,同时全面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北京大学黄卓等人研究发现,虽然金融科技能够解决绿色金融发展时的各种问题,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包括:数据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风险突出、监管和创新的平衡、人才缺乏等方面。为了更好地促进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黄卓等人提出,国家层面未来可从完善政策制度设计、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入沙盒监管等方面作出尝试。

2)氢能发展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一环,北方工业大学李建林等人分析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弃风、弃水、弃光现象的产生,并针对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在上述基础上分别对风电制氢技术、光伏发电制氢技术及风光互补多能耦合制氢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发展提出建议及展望,为我国优化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及实现脱碳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3)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亟需以更宽阔的学科视野、在更精细的时空格局上开展更系统的气候政策研究。清华大学王灿等人基于对气候政策研究发展进程的回顾和对未来研究趋势的研判,提出气候政策应在多维风险和效益、多主体行为响应机制、碳中和转型路线优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需要突破新一代气候政策模型的开发,解决微观不确定性模拟与宏观综合评估模型的耦合问题。

【国际视野】

模块简介:此模块立足全球,聚焦与碳达峰碳中和及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经验与观点。

本期亮点:

1)2022年10月22日,伦敦证券交易所针对为碳减排项目融资的公司制定了新的上市规则,旨在鼓励基金和公司为气候友好型项目筹得资金。

2)2022年10月18日,印度政府已批准建立全国碳市场,这将是其自身重工业脱碳及促成国际碳交易的关键。

3)2022年10月14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宣称将在203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全电动公共交通系统的首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