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

碳+能源

碳+能源(第二期):碳定价对天然气价格传导关系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6-30

2022年6月30日,由上海环交所、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燃气”)共同主办的“碳+能源(第二期):碳定价对天然气价格传导关系研讨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上海环交所副总经理宾晖、中国燃气非执行董事刘明兴出席并致辞,中国燃气首席战略官邓耀波做会议总结发言。本次研讨会是由上海科普基金会资助的系列科普活动,该项目将以研讨会、讲座等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碳交易相关的科普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双碳领域认知。上海环交所业务创新部副部长聂利彬主持研讨会。

1

宾晖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环交所近年来积极与天然气领域相关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从碳排放成本内部化角度对碳定价下大宗商品定价模式做了深入研究,未来也将积极探索碳定价与天然气等各类能源价格关系的研究,助力天然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明兴在致辞中指出,碳定价长期来看是由碳减排的技术进步速度决定出来的均衡的价格,短期之内会受到多因素影响,其中气候风险的冲击会导致能源价格、碳价格与绿色金融资产的金融市场定价传导表现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未来长期深入的开展碳定价传导机制的研究,将是与宏观政策紧密结合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中燃宏大能源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齐亚龙对双碳政策下天然气贸易的机遇、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介绍,随着双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将促进天然气需求持续增长。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碳中和天然气等品种将不断优化,天然气贸易产业链的低碳化-碳中和LNG贸易预期将成为新的业务点,能源贸易服务商可借助碳交易平台,利用碳金融衍生品及金融手段,打造全新的金融商业模型。此外,中国燃气有关人员介绍了《中国燃气碳中和行动报告》,公司将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2

路孚特Refinitiv高级能源分析师靳博阳详细介绍了欧盟碳市场的运行情况及欧洲碳价格与煤-电-气燃料价格的联动关系,指出天然气价格是近期影响欧洲碳市场的主要因素,气价价格的涨跌将推动电力市场中燃料转换,进而会影响电力企业碳配额排放与需求。当气价高于煤碳燃料转换价格(煤价和碳价结合计算),煤电机组将更有优势。同时从中国碳市场政策动向、金融机构准入、CCER重启等方面解读了碳市场流动性问题。

3

上海海证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海辉基于前期与上海环交所合作课题碳定价对有色金属价格传导关系研究为切入点,从供需、库存、成本、市场竞争四个角度分析了有色金属产业的变化与碳价之间存在的反馈关系,并提出由于水电与火电生产模式差异,导致低碳铝目前存在500元左右的碳配额溢价,而有色金属和能源、石油、天然气挂钩明显,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正相关关系,未来随着碳市场行业扩容,碳价格与天然气市场价格联动性会进一步增强。

4

普尼测试总监李霞结合多年来核查工作实践,详细介绍了目前国际国内运用的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并从核算边界、识别排放源、活动数据收集与计算深度讲解了碳核算逻辑与流,其中天然气企业需重点关注企业与产品层面核算标准,并从排放数据管理、资产管理、体系建设与交易管理四个层面做好碳排放管理工作,为自身碳核查与未来参与碳市场奠定良好的数据基础。

5

路孚特Refinitiv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秦炎解读了将于2027正式实施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变化,与原始提案相比,新的提案进一步扩大了行业范围,并增加了间接排放,但其本质就是根据排放的要求,向欧盟出口产品的出口商支付费用。

6

邓耀波在总结发言中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是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进步,本次研讨会是碳定价对能源领域价格传导的一次有益探索,也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战略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燃集团作为天然气综合服务商,已将双碳战略作为构建新发展战略,实现产业格局、技术升级的重要的手段,未来将进一步与环交所在碳定价、碳管理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本次研讨会是环交所“碳+能源”的第二期活动,未来环交所将持续跟进开展碳定价对各类能源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传导关系研究,逐步量化碳的风险成本和创新风险管理工具,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