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启动一周年系列
全国低碳日|上海环交所以业务推进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
发布时间:2022-06-15
6月15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主题为“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战略、措施和行动,在全球气候治理、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作为生态环境部指定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建设和运营机构,上海环交所承担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交易制度建设、交易机构建设及市场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
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上海环交所以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碳交易、碳金融和其他环境权益交易等工作,紧紧抓住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历史性机遇,逐步建设公正、规范、高效的多层次、多元化碳市场格局,力争在“十四五”末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价中心、碳金融中心和碳创新中心,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稳步实现,以业务推进充分响应“全国低碳日”主题,以实际行动迎接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的到来。
一、全国碳市场顺利完成首个履约周期工作任务,交易开展平稳有序
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以来,上海环交所积极落实市场建设、运营与维护工作,保障了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顺利收官,首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履约完成率达99.5%。截至2022年6月15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220个交易日,配额累计成交量1.93亿吨,累计成交额84.34亿元,共有超过50%的重点排放单位参与交易。自三月疫情爆发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上海环交所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抓紧碳市场建设和运维工作不放松,保障市场不断、不乱,全力保障了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运行。
二、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回购、质押、保险、指数业务顺利推进
碳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利于加强金融市场对碳市场的支持,深化市场工具服务减排的功能。今年以来,上海环交所在各项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中取得重大进展。碳指数业务方面,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中证指数公司联合开发的“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2021年8月通过证监会审批并于10月正式发布,2022年4月证监会接受8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所上报“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ETF”;质押业务方面,上海环交所推动落地自《上海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操作指引》发布以来首笔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融资业务,截至6月10日,自上海碳配额质押业务于2020年底上线以来共协助完成质押业务18笔,总融资金额超4,300万元,盘活碳资产超157万吨;保险业务方面,上海环交所协助太保产险落地全国首单草原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为包头市达茂旗的农牧民提供草原碳汇绿色生态风险保障,并在碳配额质押保证保险融资业务中,成功协助实现国内首笔温室气体控排企业碳配额质押贷款保证保险;回购业务方面,上海碳排放权回购业务规则制定初步完成,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尽快实现业务上线。
三、积极提供碳中和认证服务,构建碳中和企业生态圈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积极倡导绿色发展,勇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做“碳中和”践行者。上海环交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企业提供碳中和业务认证支持,积极构建碳中和企业生态圈。2022上半年,上海环交所共完成45笔企业运营层面、会议活动和产品碳足迹等方面的碳中和认证服务,中和量超过6.5万吨,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35笔碳中和认证服务,中和量超过100.52万吨,涉及“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船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石油”等重点项目。此外,上海环交所努力构建碳中和生态圈,所成立的碳中和行动联盟伴随着全国碳市场的稳步运行日渐壮大,目前规模已发展至超过70家成员单位,凝聚了大量有前瞻性、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自发自愿地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成为探索低碳发展路径的先锋阵营。
四、牵头推进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碳普惠体系联建
碳普惠作为上海环交所低碳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具有借助激励机制,通过消费端带动生产端低碳,通过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技术创新,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行动的重要意义。近两年,上海环交所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牵头推进上海市碳普惠机制方案制定以及整体框架体系设计工作,目前《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已发布并公开征求意见中。2021年5月,作为推动长三角区域生态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三省一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区域碳普惠机制联动建设工作备忘录》,标志着长三角碳普惠联建正式启动,并陆续在长三角部分城市和地区落地了碳普惠联建方案。未来上海环交所将携手各方主体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标准和市场的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的区域碳普惠体系。
五、大力推进国家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工作,为浦东新区等试点申报提供技术支撑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碳市场、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和成熟起重要的推动作用。2021年底,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环交所积极支持推动上海浦东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的申报工作,支持编制《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此外,上海环交所还支撑福建省三明市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六、承接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上海试点项目,助力生物多样性金融发展
上海市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金融工作,不仅在项目合作与实施层面,并且已将生物多样性金融纳入浦东绿色金融立法。去年10月,上海环交所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承接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BIOFIN)上海试点项目生物多样性金融实施路径(BFP)的研究和执行任务。项目运行期间,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对内有效整合合作机构的资源优势,对外与项目委托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保持良好沟通,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投融资政策背景及市场发展现状,开展生物多样性金融实施路径的上海机制和落地模式的探索。下一阶段,上海环交所将充分利用上海绿色金融资源聚集的优势,通过与金融机构和其他市场主体合作,探索生物多样性的金融创新模式,助力我国履行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为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召开做好技术支撑。
七、发布碳管理体系,探索企业碳管理新路径,支持政企布局双碳战略
上海环交所牵头起草《碳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形成首个囊括“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碳中和”+“碳信用评级”(4+1模块)的系统性管理体系。自去年实施以来,安徽海螺集团、山鹰国际控股、上海外三发电厂、建工一建集团等龙头企业已率先主动参与碳管理体系建设。政府层面,上海环交所与宜兴市、常州市等开展了碳管理体示范城市、示范园区建设工作。同时,上海环交所牵头起草《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将碳资信与气候投融资有机结合,于今年6月在宁波正式启动试点,已为三家企业带来融资便利。下一步,上海环交所将继续推进地方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应用实践碳管理体系,推进行业碳管理体系建设,推动打造政企一体化碳排放管理。
上海环交所在推动碳现货市场平稳发展的同时,充分借助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和发展各项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向绿色转型,以实际行动响应全国低碳日“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上海环交所将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建设公正、规范、高效的碳市场为愿景使命,以碳金融、碳普惠、碳中和、气候投融资等业务为抓手,为我国“双碳”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