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

抗疫青年志愿者李悦经历分享:因为守望相助而感到格外温暖

发布时间:2022-06-07

大家好,好久不见,很荣幸今天可以作为志愿者代表分享经历。从3月16日起,我们环交所有十余位同事都陆续参与到了社区防疫工作中,有些同事每日的工作时长达到五个小时--八个小时,工作强度极大,有的同事在社区工作推进困难的时候,自发的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协调安排,应急响应,成为守护在居民身前的一道屏障。他们中有检测人员、消杀人员,物资分配人员,和他们相比,我的志愿者工作真的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今天能够代表他们我真的感觉很幸运、很骄傲。

这其实是我第一次做志愿者工作,与大家分享一下这次难得的经历。3月16日的晚上十点半,我们小区接到通知马上下楼,进行全员核酸。因为经验不足,人手不够,所有人都挤到了一起。在那次的人群里,我看见了互相搀扶的老夫妻,还有推着轮椅的,拄着双拐的。也许是因为我的小区是动迁安置小区,所以老年人很多,那次核酸一直做到了后半夜,几名社区人员做收尾工作彻夜未眠。第二天,我就报名了志愿者,作为青年人我真的想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从此开启了我73天的志愿者生活。最开始我一家一户的敲门确定实际在住人次,协调核酸检测的秩序,到后期步入正轨后参与物资发放,每天在楼内进行防疫消杀,让我的隔离生活过的非常充实。楼道的消杀工作需要在晚上没有人的时候进行,我的喷壶是小品里面那种一边加压一边喷雾的,防护服也没有地方放手机,就这样我发现了我的隐疾,夜盲和怕黑。为了不影响消杀,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就是趁着天亮,把每层楼有什么,有几级台阶背下来,这样的话晚上我就不会太害怕了,经过多次消杀,熟练了之后我也可以完全摸黑也不会撞到东西了。

因为志愿者工作,我和楼内邻居的关系也进展的突飞猛进,好几个阿姨和大姐还手把手教我做饭、教我蒸馒头、给我送吃的,可以限时外出采购的时候,邻居大叔还主动借了自行车给我。他们都叫我“妹妹”,我不太懂上海话,但是听他们叫自己家女儿也是叫“妹妹”,所以我想大抵这是亲昵的称呼吧。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成了邻里心中的安全感,同时环交所也成为了我的安全感。我能毫无后顾之忧地护在大家前面,和咱们公司的支持分不开,领导们时常关心我的志愿者工作情况,行政负责人还专程给我打过电话,告诉我防护服的处理办法,为我买过一些稀缺的生活用品,极大缓解了我第一次做志愿者的焦虑和顾及。虽然疫情把我们隔得很远,但心却更近了。公司发给我们的每一批物资、每一次问候都在为我充能,支撑我一直走下去。在志愿者队伍中,我只是平凡的一个。志愿者们选择逆行而上,守护家园,护佑邻里,有的是为了践行社会价值,有的是为了提升自身能力,有的是为了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期间有委屈、有受过质疑、有误解,甚至有遇到恶意,但是大家都不计回报,不算得失,义无反顾的在践行自己的志愿工作。都说上海这座城市这两个月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我们却因为守望相助而格外温暖。

6月1日,全市大部分地区解封了,小区保洁回到岗位了,我也光荣退休了。但是“不获全胜绝不轻言成功”,复工后,我仍愿意做个守护者,在保证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志”在心里,“愿”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