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

碳+能源

碳+能源(第一期):碳定价背景下氢气生产成本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5-13

2022年5月13日,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上海长三角氢能科技研究院、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碳+能源:碳定价背景下氢气生产成本”研讨会以线上形式成功举办。上海环交所副总经理宾晖出席并致辞。本次研讨是上海科普基金会资助的“碳交易与绿氢发展”系列科普活动,该项目将以研讨会、讲座等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碳交易、绿氢领域的科普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对碳氢协同发展的认知。上海环交所业务创新部副部长聂利彬主持研讨会。

1

宾晖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环交所近年来积极从碳排放的角度开展氢能业务,相继参与了国内氢能领域相关标准制定,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也将积极探索碳交易与氢能产业的融合,推动碳氢协同发展。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尚晓敏分别从煤气化副产氢、丙烷脱氢副产氢、焦炉气副产氢 、 氯碱化工副产氢、 炼油厂副产氢等不同的工艺路径介绍了氢气生产成本,分析了不同生产工艺下碳排放来源,对于前期副产氢申请低碳认证的问题,尚晓敏从产值划分的角度提出了建议。同时她也指出,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路径。

2

上海浦江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炜炜以上海能源用氢为切入点,介绍了目前上海的主要氢气来源、供应潜力,目前上海的整体挂牌价是60元/公斤左右,未来如果各项政策落实后,上海氢气价格有望降低到35元/公斤。

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王明培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氢能产业发展情况,鄂尔多斯风光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绿氢的有利条件,可再生能源制氢潜力近400万吨,累计批复绿氢生产企业5家,年产量4.13万吨,在氢能产业上中下游均有布局,初步形成完备的产业链。《鄂尔多斯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2024年)》进一步明确到2024年,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8个以上。但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价格依然远远高于煤制氢,成本下降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3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高级经理肖晨江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个通过《低碳氢、清洁氢及再生氢标准及评价》认证的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石化所属燕山石化申请,并经过审核后通过验收,助力绿色冬奥。《低碳氢、清洁氢及再生氢标准及评价》已被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涵盖的车用氢气加注奖励标准,旨在推动氢能产业链绿色发展。该标准明确清洁氢的碳排放标准为4.90kg二氧化碳。

4

碳阻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胡美玲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碳核查的边界、来源、因子等不同的角度详细介绍了工业企业碳排放核查的流程及重点,为氢能生产企业未来核算企业碳排放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对于氢燃料车所产生的减排量,她建议通过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碳普惠等机制,纳入到碳市场中,推动产业的发展。

上海环交所业务创新部高级经理胡新鑫对碳定价对氢气的生产成本影响做了分享,基于前期上海环交所与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海证期货共同完成的碳定价对有色金属价格传导关系的研究框架,分析了碳定价对不同工艺下氢气成本的影响。结合低碳铝的交易情况,研究认为如果考虑碳排放的成本,低碳铝比普通铝的成本高500元/吨,从去年的数据看,碳市场进入集中履约期后,电解铝的价格出现明显的上升,后续也将继续跟踪相关数据的变动。此外,她还对上海环交所在氢能领域的各项工作做了介绍。

自2020年以来,上海环交所与氢能领域相关企业做了深度合作,积极推动不同生产工艺下的碳排放量化工作,并就企业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传导机制做了深入研究。此外,与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等机构合作,在上海、宁夏等地举办了多次“碳资产管理与绿氢认证”培训,普及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的推动氢能与碳交易市场的协同发展,助力氢能产业的绿色发展。本次研讨会也是上海环交所“碳+能源”的首场活动,未来将进一步开展碳定价对各类能源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传导关系研究,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