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挥国家智库与行业先锋作用,助力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

发布时间:2022-01-14

碳中和行动联盟内刊-成员风采栏目 供稿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简称中规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科研机构,是全国城市规划研究、设计和学术信息中心,长期致力于为国家服务、科研标准规范、规划设计及社会公益和行业服务。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中规院作为“碳中和行动联盟”的首批常务理事单位,旨在发挥城乡建设领域国家智库与行业先锋作用,重点在信息共享、标准制定、行业智库、认证贴标、项目推广等方面为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低碳领域科研创新与标准制定

中规院积极参与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研究课题。受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美国能源基金会、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机构部门的委托,承担多类型、多领域的绿色低碳研究。不断推进理论、技术、政策的创新探索,提出一系列基于绿色低碳理念的城市设计方法和实施路径。率先探索“数字孪生城市”与城市信息(CIM)基础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全国-区域-城市-街镇多层面的城市信息化平台框架体系,建立了全国城市体检评估工作信息平台、全国主要城市道路运行态势监测平台、全国城市TOD监测评估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形成对绿色低碳研究和规划决策的数据支撑。

中规院长期参与国家政策与宏观规划的顶层设计,牵头编制《“十四五”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规划》、《“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等规划与专题报告,并开展《绿色城市政策技术体系研究》等顶层政策技术体系研究工作。同时,中规院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致力于构建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制定、修订相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牵头多项国家、地方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建设。

低碳建设技术集成与规划实践

中规院长期致力于绿色低碳的技术研究与规划实践,参与雄安新区、天津中新生态城等新城新区低碳规划;重视生态修复,基于三亚双修、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延安生态修复、深圳湾公园等规划设计,探索生态系统统筹的新模式;关注重点绿色领域,开展水文平衡、流域生态治理等研究,探索绿色低碳关键技术。

基于决策支撑、科研创新、规划实践的多领域研究,中规院未来将构建一套绿色低碳的新型城乡建设技术体系,综合平衡生态、经济、社会等多种效益,联动决策、科研、实践等多种环节,覆盖规、建、管等全周期城乡建设活动,推动绿色低碳导向下的规划转型,努力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增长、民生幸福之间的统筹平衡。

举行“双碳”主题论坛,上海分院发表“碳中和路线图”

11月20日,中规院上海分院与碳中和行动联盟共同举办第九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人居实践与思辨”主题,聚焦长三角地区前沿人居实践,对当前“双碳”理念下的实践进行思辨。论坛邀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普华永道、远景智能、七彩文化科技集团、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业界领先单位嘉宾作主旨报告。

会上,中规院上海分院发布“碳中和路线图”。按照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 Global Compact)《企业碳中和路径图》要求,开展碳基线排查、碳中和目标设定及减排举措制定。围绕“2030年实现自身碳中和,2050年助力上下产业链碳中和”的目标,上海分院将推行“4R+”举措,即减少能源消耗(REDUCE)、增加资源循环(RECYCLE)、提高绿电比例(REPLACE)、消纳剩余排放(RESOLVE)、帮助上下游运营减碳等,通过14项具体行动,助力达成碳中和。2021年上海分院已推行“五个1”低碳行动,包括举办1场低碳会议,发布1个再生纸倡议,组织1次旧物交换活动,打造1个天台农场,制定1项绿色低碳标准。

近年来,中规院上海分院深耕绿色低碳建设领域,积极探索低碳技术集成,助力绿色低碳发展。聚焦区域、新区、街区等不同尺度,上海分院承担数十项重大课题研究,参与《城市新区绿色规划设计标准》、《绿色低碳街区建设技术标准》等标准制定工作,建立了系统集成的绿色规划技术体系,开发了多尺度空间减碳计量模型。在住建部与上海市共建合作背景下,上海分院承担《上海市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建设导则》工作,并投身新城绿色低碳试点区实施建设中,提供低碳总控等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供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低碳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