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动态

双碳目标下的人居实践与思辨——第九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22

2021年11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以下简称“中规院上海分院”)成功举办第九届城市创新发展论坛。本届论坛以“双碳目标下的人居实践与思辨”为主题,聚焦立足长三角地区前沿的人居实践,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对当前双碳理念下的实践进行思辨,并邀请各行业的专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作主旨报告。

1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规院原院长李晓江回顾近三年内在生态环境领域的课题经历,并分享了在课题探索中的五点思考。第一,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文明进步。社会文明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人和人的和谐,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发展挑战,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第二,“双碳”是国家安全和韧性的保障,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领域。我们需要关注“双碳”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创新能源技术和低碳的商业和消费模式。第三,要有效应对“双碳”目标的短期冲击和长期压力。面对刚性能耗指标下粗暴限电等短期冲击,地方政府要更加优化地配置资源,把有限能耗指标用到最需要的领域。第四,美好生活不需要低水平的碳中和。面对多层次的消费供给,要进一步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这个过程离不开国家治理的保障和有效的引导、奖励机制。第五,提出绿色低碳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推进绿色低碳的过程中,要防止大企业垄断和利益独占,避免不公平和社会分化的问题。

本届论坛由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常务理事中规院上海分院主办,联盟作为协办单位,邀请联盟常务理事和理事成员代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普华永道中国、远景智能和上海建科院进行主题演讲,旨在促进联盟成员间互联合作,充分发挥整合智库资源与推动行业交流的作用。以下内容摘自联盟成员部分发言稿:

2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宾晖以“碳管理体系在长三角的建设和实践”为主题进行分享。宾晖从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和成交情况引入主题,重点介绍了碳管理体系的内涵。宾晖表示,碳管理标准体系突出四大管辖作用,首先是管碳排放,重点在于助力运营主体组织控制、管理与碳排放相关产品设计过程、采购过程,保障碳排放数据核算需要;其次是管碳交易,保证碳交易行为合法合规、交易流程制度化;第三是管碳资产,建立完善碳资产预算机制,优化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第四是管碳中和,形成碳中和目标和指标,基于碳足迹数据,对接国际贸易规则,打通外贸渠道。宾晖分享了碳管理体系服务园区和企业的试点案例,强调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碳资产评估和信用评价的新方法,对接全国碳交易市场,形成碳排放、交易、金融、贸易有机结合的碳管理体系。

3

上海建科院党委书记杨建荣在主题演讲“助力新城高质量发展—以临港新片区先行低碳实践为例”中回溯了上海五大新城的规划建设背景,并详细介绍了上海临港新片区绿色生态先行示范区的规划特色。杨建荣指出,临港新片区的规划重点突出五个方面的示范作用,一是公园之中有机生长的碳汇园区,通过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的结合,提升片区的碳汇能力;二是高星级多认证集群的品质园区,在绿色、超低能耗、工业化、健康建筑四个视角,实现高品质建筑的落地实施;三是前沿高新产业引领的科技园区,片区以前沿科技和智慧建筑产业为核心,打造未来智慧城市的实验田;四是地上地下高度联通的畅达园区,遵循小街坊步行可达的规划理念,打造步行友好街区;五是临湖向海高度适应的韧性园区,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海绵示范、综合管廊等理念。杨建荣表示,无论在建筑、规划还是城市发展中,要实现低碳绿色,应当延伸“碳”的多维概念,把健康城市、韧性安全、数字化等理念融入低碳的内涵之中。

4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金融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以“实现生态价值,高质量开发碳资产”为主题进行分享。张立钧从普华永道在不同情境下减碳路径的探索出发,重点分享了围绕碳资产要素的研究进展。张立钧指出,碳资产是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的所有资产,既包括在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碳配额、碳信用及其衍生品,也包括通过节能减排、生态保育等各类碳汇活动减少的排放量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利益,发展碳资产要素市场的目的是用市场的手段把正外部性的价值最大化。考虑到碳资产价值核算受限于数据、标准等方面问题,张立钧提出未来构建碳资产三要素模型的几点建议,如围绕数据,建立起完整的MRV体系;围绕交易,加强完善交易规则,提升碳的资产价值;围绕技术,大力发展减排潜力高的低碳技术,加强新兴技术研发。

5

远景智能零碳业务发展总经理邢戈在主题分享“远景园区级能碳双控实践分享”中介绍“双碳”背景下近期产业园区减碳的实践和思考。依托无锡星洲产业园的减碳案例提出园区节能减排的规划路径,首先依托物联网技术摸清园区碳排放家底,其次基于排查结果和科学预测,确定园区碳中和、碳达峰的时间和规模,再次,从五个方面提出园区减排措施,构建园区碳中和规划路径图,最后搭建园区能碳双控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园区中的用能及碳排放一站式的透明管理。依托鄂尔多斯的零碳产业园案例提出零碳产业园四个主要特征:构建零碳能源供给体系,推动零碳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应用,具备智能物联网的管理内核,推动整个企业低碳转型,并从零碳能源供给、产业科技、基础设施、低碳社会转型四个维度,按照1.0、2.0、3.0三个层级构建了零碳产业园的国际标准。

此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七彩文化、刘宇扬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专家均以报告形式进行了主题分享。

6

最后,中规院院长王凯对本届创新论坛的报告进行总结,并提出三点体会:第一,绿色低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从国际视角来看,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和认识。第二,现行规划理论与方法,基于工业文明时代的常态化理论建构和分析方法,难以应对气候变化下的突发应急状况,亟需在生态文明下面向未来的发展进行转型和重构。第三,中规院绿色低碳工作应秉持知行合一。一方面要深化研究相应的理论、政策和标准,另一方面要重视实践探索,完善相关技术体系。